時間:2016-08-31 18:46:48 編輯:5號網-lkn 368
五倍子為中藥名。具有降火,止瀉,斂汗,止血,的功效。生活中常用于肺虛久咳,肺熱痰嗽,久瀉久痢,自汗盜汗,消渴,便血痔血,外傷出血,癰腫瘡毒,皮膚濕爛。那么五倍子的功效與作用 五倍子的藥用價值
五倍子,中藥名,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、青麩楊或紅麩楊葉上的蟲癭,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。按外形不同,分為“肚倍”和“角倍”。肚倍,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,長2.5~9cm,直徑1.5~4c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,微有柔毛。質硬面脆,易破碎,斷面角質樣,有光澤,壁厚0.2~0.3cm,內壁平滑,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。氣特異,味澀。角倍,呈菱形,具不規(guī)則的鈍角狀分枝,柔毛較明顯,壁較薄。
具有斂肺降火,澀腸止瀉,斂汗,止血,收濕斂瘡之功效。常用于肺虛久咳,肺熱痰嗽,久瀉久痢,自汗盜汗,消渴,便血痔血,外傷出血,癰腫瘡毒,皮膚濕爛。
斂肺;止汗;澀腸;固精;止血;解毒。主肺虛久咳;自汗盜汗;久痢久瀉;脫肛;遺精;白濁;各種出血;
癰腫瘡癤。用于肺虛久咳,肺熱痰嗽,久瀉久痢,盜汗,消渴,便血痔血,外傷出血,癰腫瘡毒,皮膚濕爛。
1、《本草拾遺》:治腸虛泄痢,熱湯服。
2、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中藥毒,消酒毒。
3、《開寶本草》:療齒宣疳,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瘡,瘙癢膿水,五痔下血不止,小兒面鼻疳瘡。
4、《本草圖經》:生律液。
5、《本草衍義》:口瘡,以末摻之。
6、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菩收頑痰,解諸熱病。
7、《本草葷筌》:煎湯洗眼目,消亦目止疼,專為收斂之劑。
8、《綱目》:斂肺降火,化痰飲,止咳嗽,消渴,盜汗,嘔吐,失血,久痢,黃病,心腹痛,小兒夜啼,治眼赤濕爛,消腫毒、喉痹,斂潰瘡、金瘡,收脫肛、子腸墜下。
9、《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》:用于火傷及燙傷。
1、治瀉痢不止:五陪子一兩。半生半燒,為末,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紅痢燒酒下,白痢水酒下,水泄米湯下。(《本草綱目》)
2、治自汗、盜汗:五倍子研末,津調填臍中,縛定一夜即止也。(《本草綱目》)
3、寐中盜汗:五倍子末、蕎麥面等分。水和作阱,煨熟。夜臥待饑時,干吃二三個,勿飲茶水。(《本草綱目》)
4、治鼻出血:五倍子末吹之,仍以末同鮮綿灰等分,米飲服二錢。(《本草綱目》)
5、治瘡口不收:五倍子,焙,研末,以臘醋腳調涂四圍。(《本草綱目》)
相關文章
熱門文章
5H跟帖
最熱標簽
精選文章
美容養(yǎng)生醫(yī)療母嬰
猜你喜歡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