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您,來到5號網!

5號網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食療

白酒加可樂是春藥?白酒加可樂喝了會怎樣?

時間:2017-07-19 17:06:09 編輯:5號網-linyin 11859

白酒加可樂有春藥的功效?小編聽說這個之后表示很震驚。一聽就不是什么正經搭配,而且專家解釋,這樣喝很容易喝出問題來。那么白酒加可樂喝了會怎么樣呢?

白酒加可樂是春藥嗎

別傻了!白酒加可樂其實等于慢性自殺!

白酒加可樂是春藥?白酒加可樂喝了會怎樣?

白酒,可樂,果汁等飲料早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家常客,但您也許不知道,其實白酒和可樂同飲確實會對身體照成傷害

專家表示:白酒、汽水同時進入體內后,能讓白酒中的酒精迅速在體內散發(fā),同時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,會刺激胃黏膜,讓胃酸分泌減少,影響體內消化酶的產生。會對肝,胃,腎有一定的損傷。

專家還表示:不僅僅是可樂,所有的碳酸飲料都會有影響。倘若腸胃病患者飲酒后,再次飲用大量碳酸飲料,則有可能造成胃和十二指腸的的潰瘍和出血。

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民間配方一定是對的,有時候往往得不償失。

白酒加可樂是春藥?白酒加可樂喝了會怎樣?

白酒和可樂能一起喝嗎

不能。原因如下:功能性飲料都含有咖啡因??Х纫蜃饔糜诖竽X皮層,導致人高度興奮,加上酒精的協同,到一定量時會導致大腦神經和心臟出現問題。補充:白酒(Chinese spirits)的標準定義是:以糧谷為主要原料,以大曲、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(fā)酵劑,經蒸煮、糖化、發(fā)酵、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。又稱燒酒、老白干、燒刀子等。酒質無色(或微黃)透明,氣味芳香純正,入口綿甜爽凈,酒精含量較高,經貯存老熟后,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。以曲類、酒母為糖化發(fā)酵劑,利用淀粉質(糖質)原料,經蒸煮、糖化、發(fā)酵、蒸餾、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。而嚴格意義上講,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,而應該稱之為含有酒精的飲料。

白酒加可樂是春藥?白酒加可樂喝了會怎樣?

怎樣喝酒能夠不喝醉

1、不要空腹飲酒

不要空腹飲酒,因為空腹時酒精吸收快,人容易喝醉??梢栽诟把缰俺渣c東西。那具體吃點什么好呢?一般吃點高蛋白的比較好,例如吃兩個雞蛋,喝點牛奶,豆?jié){等,因為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結合,發(fā)生反應,減少對酒精的吸收。注意,切忌用咸魚、香腸、臘肉下酒,因為此類熏臘食品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,與酒精發(fā)生反應,不僅傷肝,而且損害口腔與食道粘膜,甚至誘發(fā)癌癥。

2、不要和可樂、汽水等碳酸飲料一起喝

不要和可樂、汽水等碳酸飲料一起喝,這類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。更不要多種酒混著喝,喝一杯啤酒再來一被白酒,接著是一杯葡萄酒,這樣很容易就倒下。

3、喝白酒時,要多喝白開水

喝白酒時,要多喝白開水,以利于酒精盡快隨尿排出體外;喝啤酒時,要勤上廁所;喝烈酒時最好加冰塊。喝酒之后,盡量飲用熱湯,尤其是用姜絲燉的魚湯,特別具有解酒效果。

白酒加可樂是春藥?白酒加可樂喝了會怎樣?

4、喝酒時多吃蔬菜

由于酒精對肝臟的傷害較大,喝酒的時候應該多吃綠葉蔬菜,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。還可以吃一些豆制品,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。

5、酒后可以喝點淡茶

民間流行喝濃茶解酒的說法沒有什么科學根據,茶葉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,但濃茶中的茶堿可使血管收縮,血壓上升,反而會加劇頭疼,因此酒后可以喝點淡茶,也可以吃一些水果,或者喝一些果汁,因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。

6、宜慢不宜快

宜慢不宜快。飲酒后五分鐘乙醇就可進入血液,30~120分鐘時血中乙醇濃度可達到頂峰。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,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(tài)。若慢慢飲入,體內可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,乙醇的產生量就少,不易喝醉。

白酒加可樂是春藥?白酒加可樂喝了會怎樣?

7、食飲結合。

食飲結合。飲酒時吃豬肝最好。這不僅是因為其營養(yǎng)豐富,而且因為豬肝可提高機體對乙醇的解毒能力,常飲酒的人會造成體內維生素B的丟失,而豬肝又是維生素B最豐富的食物,故吃煮豬肝或炒豬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。

8、甜點加水果

甜點加水果。飲酒后立即吃些甜點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狀態(tài)。俗話說“酒后吃甜柿子,酒味會消失”,這話不錯。甜柿子之類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,可以使乙醇氧化,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謝掉,甜點心也有大體相仿的效果。

5H跟帖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站簡介|網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站敬告網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